
日本胞外體(extracellular vesicle,EV)專家與學會理事長來訪生技中心,聚焦外泌體(Exosome)與再生醫療技術和產業新未來。
生技中心近年積極投入外泌體與細胞治療領域,包括優化外泌體以提高產量和效率、特性分析以及體外、體內療效測定。此外,更獲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的動物毒理試驗,如生物體內分佈評估。在 AI 輔助功能性分析、病理機制探索、靶點發現及外泌體臨床前試驗等方面,都具紮實成果與技術深度,已獲業界工服和學界合作。
近日,生技中心邀請到日本外泌體權威──日本外泌體學會理事長落谷孝広、日本慈惠會醫科大學副教授藤田雄、日本厚生勞動省再生醫療推進辦公室組長森田和機以及台灣外泌體學會理事長周涵怡等四位外泌體專家,由副執行長李財坤帶領研發與商務團隊進行技術交流、生物製造與法規討論。
會中雙方就胞外體(含外泌體)與細胞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製程挑戰,以及國際法規發展趨勢進行科硏、臨床及產業發展的深度交流。
外泌體作為天然細胞間傳遞系統,在生物活性上展現出在抗發炎、抗纖維化與藥物精準投遞等高度應用潛力。然而,針對內含物之特異性 microRNA 、蛋白等有效成分資料及分析,目前仍相當缺乏,面臨的治療機制和產品均質性及製造挑戰仍舊巨大。
與會雙方專家亦指出,上游細胞來源及生產放大對胞外體品質與功能具有決定性影響。來自脂肪、骨髓、胎盤、神經脊等不同間質幹細胞(MSC)會導致 microRNA profile 顯著差異,因此需依治療用途做出精準選擇。
此外,細胞取得與授權成本也是實務上的關鍵議題。相較於日本法規限制較多,台灣在細胞取得彈性與臨床合作上具備部分優勢,這點未來可望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節點,因此國內細胞庫的建制是重要的。
雙方也一致認同,應加速建構跨領域合作模式及技術平台,整合學界早期研究與產業需求及應用,推動外泌體相關新模態藥物與再生醫療技術,加速其臨床與商品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