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投資解密論壇 
四大領域專家齊聚把脈

 

 

 

近年來生技產業蓬勃發展,但國內生技公司出因部分解盲失敗案例,加上股價不合理飆漲,生技投資風險已經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玉山科技協會、CFA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等單位專業人士,7月6日(星期三)下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101廳共同舉辦「2016生技投資解密論壇-了解台灣生技投資風險與解讀重大訊息」。論壇由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長及生技中心甘良生執行長開場致詞,同時並邀請證交所簡立忠副總經理、宣捷生技林衛理執行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惠瑾副所長、生技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吳忠勳所長等專家,分別從交易主管機關、新藥公司、財會單位以及研發單位等四大不同的觀點角度,替台灣台灣生技投資風險診斷把脈,當天共吸引超過300位來自新藥產業、金融投資產業人員參加。

 

玉山科技協會李鍾熙榮譽理事長表示,投資是推動任何產業動能的重要元素,然因生技領域相較於民眾所熟悉的電子製造業性質不同,使投資生技領域變得相對困難。過去台灣在科技類股中,投資10家會就會有7~8家成功公司,反觀生技類股,10家公司可能只會其有1~2家有機會成功,投資生技類股必須具備「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概念」。到目前為止,台灣將近有130多個新藥在臨床試驗階段,可是卻還是有很高比例的新藥無法走完臨床三期,因此投資大眾如果能有正確的投資生技類股觀念,了解整個新藥產業開發的特性後,相信台灣未來生技產業的投資環境將較現在更為健全。

 

生技中心甘良生執行長指出,生技醫藥產業兼具前瞻性與重要性,全球生技產業無在衛生保健、生物科技以及製藥開發上,都將是未來投資市場的新星。然而投資大眾必須有正確投資觀念,了解到生技業是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產業,新藥試驗失敗是必經過程,投資者要能更樂觀看待的是生技產業正當性的失敗,研發過程一路從一期、二期走到最後三期,即便經過所有正常評估審查程序,最終即便生技公司失敗了,仍須對生技公司保有期待,因為就算現在失敗的產品,還是有很大機會找尋到另一出口,因此投資者就需學會接受失敗,不能一昧的苛責生技新藥公司。

 

簡立忠副總經理主講「鼓勵生技產業申請上市暨加強資訊揭露功能」提到,證券市場是一個籌資與投資之平台,證交所鼓勵優良生技事業透過此平台募集資金,但因生技事業專業知識較為艱深,為了保障投資大眾權益,避免投資時面臨不確定風險,因此生技事業宜加強揭露完整資訊,以提升資訊透明度,使證券市場運作更順暢。

 

宣捷生物科技林衛理執行長指出,台灣生技醫藥產業擁有創新力強、人力資源豐富、研發與生產成本較低、世界級的臨床試驗專家與設施、新藥研發成功機率較高等競爭利基,惟須切記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前一定要做功課,一定要謹慎評估,切勿道聽塗說,最終傷的是自己荷包。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惠瑾副所長認為,投資生技公司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看現公司金流量,因為某一階段沒有成功,並不代表未來沒有發展成功的機會,但如果現金不夠用就好比整個脖子被掐住,無法繼續研發下去。過去就有部分國外生技公司因手中現金部分不足,而最後被迫便宜出售手上專利或技術,導致公司功虧一簣。另外,投資一家生技公司除須謹慎評估現金能力外,評估一家生技公司還需要考量到其成長動能與技術涵量,比方說公司商業模式,新藥的授權等都是一家公司重要成長動能的來源,這些資訊其實都可從財報中看出端倪,經過分析診斷後,才能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最後生技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吳忠勳所長指出,台灣的生技業發展關鍵為透過資金募集,吸引生技人才與技術,進而達到產業的正向循環。投資生技業需要相對較高的技術知識,因此在做投資決策前,必須要搜集各方不同客觀資訊,這些資訊可來自科學家、醫師、或是市場分析師,分別從不同角度獲取專業知識建議,最後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後,再去作出可承受風險的投資決定。

 

除了四位專家藉由主題演講替投資生技產業風險全面把之外,本次論壇的專題講座主持人陳播暉,從創投角度來暢談生技產業的業務特性及投資模式,點出了「事實陳述」及「專業解讀」,才是生技公司及投資人之間正確的互動基礎,配合主管機關與第三方機構的明確資訊規則,必能讓生技企業及投資人互信互利,共謀生技產業壯大及投資回饋。

 

發稿日期:105年7月6日
聯絡人:孫亦俊 專案經理
聯絡電話:0931-348278